刚刚闭幕的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2018年中国经济的要求,在经济增长上,强调重“质”不重“量”。
会议提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对于过去每年大家都会关注的中国经济增速目标,无论是3.2万字的十九大报告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没有提及。证券时报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对证券时报记者指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是我们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未来三年的主要任务就是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具体当前经济中,就是化解金融风险、脱贫攻坚、污染防治。为此,当然最主要的任务不是经济数量的增长,而是提高经济质量的增长。
而且中国经济也有了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长6.9%,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6.7%至6.9%的区间,展现出更强的韧性;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和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双双降到5%以下,就业成为突出亮点;11月份CPI同比上涨1.7%,连续10个月保持在2%以下,物价涨幅温和;国际收支呈现基本平衡,外汇储备规模逐步回升后保持基本稳定。无论是增长指标、民生指标,还是结构、质量、效益的指标都清晰地表明,中国经济延续着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并且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中国经济的稳定性与韧性得到了国际机构的充分认可。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内连续四次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6.8%之后,亚洲开发银行(亚行)12月13日发布的最新报告也表示,再次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6.8%。
作为新提法,新要求,“高质量发展”接下来如何实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了明确指示: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必须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政绩考核,创建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会议要求做好8项重点工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这是对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在政策上更加细化、落地。”潘建成指出,高质量的增长体现三个变革上: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能变革。质量变革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体现,产出的产品是中高端产品,高技术、新技术、绿色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效率变革体现在劳动生产率、资本产出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单位产比比率的不断提升等。动能要实现新旧动能的转换,由要素驱动转换为创新驱动。
防控金融风险是重点 金融强监管成常态
2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可以看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是今后三年的三大攻坚战之首,同时会议强调防风险攻坚战的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中心主任曾刚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防控金融风险成为今后三年的经济攻坚战的“重中之重”,从中央定调来看,金融强监管将成为常态。
值得注意的是,防控金融风险的重点内容是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房地产和金融业内部的良性循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对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国金融问题突出表现为三层割裂: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割裂,金融内部的割裂,金融管理与金融运行割裂。金融工作会议重点弥补了金融管理与金融运行的割裂,而在实体经济内部、房地产与其他部门也出现明显的割裂。这些不同层次的割裂是转型期破旧立新过程中的外在表现。2018年是十九大的开局之年,开启新时代就是要在新的思想、理念、动力、逻辑下重建经济金融平衡,这是从过去平衡向新平衡的套利和均衡过程。
对于金融如何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曾刚认为,其内涵是丰富的,不仅仅是抽贷断贷、债转股服务于去产能去杠杆。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的也不能停留在提高价格改善上游企业盈利,而是“腾笼换鸟”,淘汰低效无效产能、国有企业去杠杆等措施,是为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将信贷资源更多地投向国民经济的重要领域、薄弱环节,投向正处于成长期、上升期的企业,投向“融资难融资贵”的科技创新类企业,降低高负债行业的比重,提高资产回报率正在上升行业的比重,同时服务于去产能、去杠杆和补短板。
此外,本次会议再次强调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而实现上述目标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对于当前哪些领域是薄弱环节,陈道富认为,从宏观上看,我国过去比较重视机构、牌照和人员的监管,在功能监管、行为监管上较为薄弱甚至存在大量空白。如何借助市场中介机构,尤其是会计、审计和法律的日常工作贯彻行为监管,如何既避免一刀切,又有效管住真正风险点,这在理念上、政策制定上和日常工作中都是巨大挑战。金融工作会议强化了监管责任并进行了顶层设计,但仍是以分业监管为基础的框架设计,监管协调,包括政策、规则、执行等层面的协调就更显重要。从领域来看,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互联网金融、产融结合与金融控股、影子银行、非法金融行为和金融市场秩序等均是目前较为薄弱的监管领域,需要重点加强的。
“此外,当前又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凸显出来,过渡期和过渡性制度安排。较为明显的就是对现金贷、资管统一新规等规定上,市场已存在较大规模的存量资产,调整过程需要时间,需要为这庞大的存量调整设计好必要的时间和制度过渡,需要避免政策叠加和共振引发不必要的风险。这是目前较为急迫的监管薄弱环节。”陈道富说。
曾刚也表示,对违法违规金融活动予以坚决打击,这与之前“凡做金融都应有牌照”、“无牌照现金贷将取缔”相呼应,预计今后三年,在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的协调下,金融监管将逐步实现对所有金融业务的全覆盖、强监管。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离不开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本次会议再次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增速合理增长。对此,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预计,明年政策利率可能不会发生变化,明年官方信贷增速目标可能也会维持在12%-13%的稳定区间,但实际的信贷增速可能会比今年下降两个百分点左右。
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步伐有望加快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2017年经济工作的同时,确定了2018年经济工作的基调和重点。其中,关于资本市场,会议提到要“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李迅雷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资本市场明年的工作任务,即做大做强资本市场,通过股权、债券融资的方式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服务实体经济,并加快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目前,A股市场已经是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也是全世界第一大新兴资本市场,而且是全世界增长最快的资本市场。但相对我国的经济体而言,直接融资的供给还是偏少,资本市场融资没有真正发挥出配置社会资源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创新。李迅雷认为,需加大力度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不断丰富直接融资的方式方法,通过IPO让更多符合要求的企业上市融资。“当前总体的融资规模不算太大,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常态化发行、从严监管拟上市公司质量的方式,放开步伐,切实发挥好股权融资的功能。”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证监会推行新股常态化发行,每周约下发9家新股批文,IPO排队企业数量显著减少,证监会最新消息显示, 截至12月15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511家,其中,已过会27家,未过会484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419家,中止审查企业65家。与此同时,交易所债券市场也出现了“质”的变化,除了公司债以外,地方债以及可转债等新产品层出不穷。根据WIND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14日沪深交易所共完成1155只各类公司债完成的发行,募资规模合计10610.32亿元。
李迅雷表示,未来还需发展资产证券化,让企业债务能够转至股权,强化普惠金融,加大对小微企业、贫困地区企业的扶持力度,对相关产业、相关公司进行辅导培训。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主体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要让这个体系更稳固更完善,必须规范交易所市场的新股发行,全流程、全方位对证券发行进行监管,也必须让新三板和区域股权市场的“塔基”发展得更牢靠,当前新三板遭遇到了“成长中的烦恼”,交易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市场流动性不足,分层之后进一步的制度供给未及时跟上导致市场信心流失,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信托计划等“三类股东”阻碍了企业的IPO之路。
不少市场人士呼吁在当前市场稳定运行的前提下,打开新三板制度改革的窗口,抚平困扰市场发展的制度鸿沟。
此外,本次会议还提到,要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可以预见,资本市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从严监管态势不会改变,强监管继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好8项重点工作,其中多项内容与国企改革相关。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要求大力破除无效供给,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同时深化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等行业改革。
会议还要求,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其中,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完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围绕管资本为主加快转变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国资委新闻发言人近日表示,国资委第三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名单已经确定,一共31家,其中中央企业子企业10家、地方国有企业21家。
中国企业研究院研究员李锦认为,以混改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将形成突破趋势,同时加大“战略性”重组,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等。据李锦预测,未来央企进入大企业时代,目前的98家央企最终重组合并到80家左右只是时间问题。
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也是今年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国资委日前透露,今年以来国企改革重点难点问题陆续取得突破,其中公司制改制全面提速。中央企业集团层面公司制改制方案已全部批复完毕,各省级国资委出资企业改制面达到95.8%。
据了解,对国有企业实施公司制改制后,有利于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同时,公司制改制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企业资产上市以及股权多元化等一系列改革的前提。
记者注意到,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要在控制总杠杆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在此之后,7月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降低国有企业杠杆率放到了核心位置。
李锦认为,2018年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将以去杠杆为重点,减少国企负债率,稳住债务,同时还要提高供给体系质量。“过去大家觉得风险来自增长速度下降,所以重点提保增长、稳增长,目前已经明确风险来自金融,而不是增长,防范金融风险成为未来一段时间最重要的问题。“
在李锦看来,目前很多金融风险爆发是债务引起的。就民营企业而言,负债率不高,而国有企业普遍存在负债率高的问题,并且部分已经超过警戒线。“因此,中央提出去杠杆的重中之重是国有企业,要坚定不移要把国有企业杠杆率降下来。”
国企去杠杆同样需要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所长施东辉近日表示,目前金融去杠杆的最佳方式是在增量上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并从五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在施东辉看来,首先要完善各项制度,加大违法违规成本,完善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制度;其次,扩展市场深度,比如引入长期价值投资者等;第三,提升市场的定价效率;第四,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第五,保持市场稳定的制度。
租赁市场成制度建设重点,调控政策不放松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权,实行差别化调控。
对此,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住房制度改革放在第一位,尤其强调租赁市场发展,重点提到了支持专业机构发展,也就是发展长租公寓。“第二个方面才是调控,调控政策基本保持不变,这与11月份三部委会议以及7月下旬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口径一致,即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这意味着2018年调控政策不会明显放松,可能有少数地方政府会暗自小幅放松,但总体上主要城市政策基本保持不变。”他说。
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认为,住房制度改革和建设的内容是对十九大报告内容的进一步重申,相信这不是简单一说,未来一年在这方面会有实质进展,比如在多形式的供给和多渠道的保障方面,包括多形式的土地供给和与之相配套的金融制度都会有一些重要举措。而在住房制度建设中,重点突出了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市场的发展,主要是基于过去租赁市场存在的问题,导致无论是供给端和需求端都不愿意租,同时在租的结构上也存在问题,短租的多,长租的少;低端的多,中高端的少。“一个健康的租赁市场应该是以长期租赁为主导,这样无论是对供给者、需求者还是对市场发展是非常关键的。因此,这次提出了重点主攻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市场的制度建设和完善。”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