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已成近十年 资管规模增速最快地区 严规新资管时代仍在路上
王莹
截至2016年底,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09万亿美元,较2015年末增长5.83%,增速较2015年有所提高,资产管理规模占全球的比例约65%。在2017首届亚太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上披露这组数据。
这组数据的背后代表着,亚太地区已经成为近10年全球资产管理规模增长最迅猛的地区,目前尚未看到增速趋缓的迹象。
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攀升,在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优化社会融资结构、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同类资产管理业务的监管规则和标准不一致,也存在部分业务发展不规范、监管套利、产品多层嵌套、刚性兑付、规避金融监管等问题。在这过程中,规范资管行业,破除潜在风险已经成为资管行业再发展的应有之义。
资管业严监管坚定不动摇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划分,中国人均收入在2016年达到了8866美元,已属于中等偏上国家收入。”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秘书长杨再平表示,作为高储蓄国家,我国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已接近70万亿元。2016年我国个人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已经达到158万人,预计到2017年底人数将达到187万。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剩余资金的增长以及高净值人群的增加,资产管理行业也呈加速的业态。
但是,不可否认当前资管行业存在诸多问题以及潜在风险,亟待规范。日前,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导意见》)。杨再平指出,尽管有些条款还应该广泛吸收、听取金融机构的意见而进一步修订完善,但《指导意见》出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毋庸置疑。未来,随着规范性文件修订完善后的出台和实施,中国金融将会进入一个规范有效、多样性资产管理的新时代。
“近期关于资管新规《指导意见》,市场层面上所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不要把提意见看做是对立的东西。”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蔡鄂生指出,本来我们就在增强监管能力,把提意见视为对立的东西是有问题的。现代金融体系应该包括监管部门、央行直到最基层的机构。“这才构成了未来本世纪中叶能够达到强国下的金融体制。”蔡鄂生说。
《指导意见》达成的基本共识是,需要几个监管部门联合统一出台新规对资管市场进行监管。蔡鄂生指出,这次中央态度非常明确、非常坚定,要把资管市场监管这件事做好。这是在大的背景下来讨论,看资管新规会站到更高的起点。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宋海表示,预计后续各部门会围绕正式稿出台一系列的实施细则。
截至2016年末,中国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51.79万亿元。如果包括银行理财、信托和保险等的广义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已经达到116.18万亿元。
中国银行(3.870, 0.01, 0.26%)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巴曙松指出,近年,不断高速增长的资管行业已经呈现了一定特征。第一,监管在强化。近期中国对资产管理行业的监管强化趋势也明显表现在亚太地区里。第二,被动投资占比明显提升。指数投资比例在上升,这导致主动管理面临着较大压力。第三,在充分竞争环境下,亚太地区资产管理机构的收入面临下滑压力,与之相对,公众参与投资成本也在降低,市场效率在竞争中获得了大幅提升。
通道、嵌套业务的资产托管将萎缩或消失
作为资产管理领域之一,资产托管业务也在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的变化而变化。规模的增大,主动型管理的增强均成为资产托管行业转型的应有之意。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一季度,银行业资产托管规模已达到126.61万亿,托管资产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量和银行业资产总额的比重分别达到78.4%和53.89%。
宋海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资产托管业务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银行业监管的资产由信托资产为主转向以客户金融资产为主,并且逐渐地成为客户的全方位金融管家。
“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争取全牌照子公司资格,挖掘业务潜力,以减少金融监管和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冲击。”宋海表示,发展托管业务可以让商业银行提供多样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提高业务的能力,深度介入产业链的优化和产业模式的创新,进而寻求与产业发展切合的新增长点。
宋海进一步指出,内生、外生多方面需求要求托管机构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的转型也为托管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受经济增长放缓、利率市场化改革和金融脱媒等因素的影响,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逐步大幅度下降,去存款化的趋势明显地动摇了银行传统的负债业务基础,商业银行更加注重内涵式、可持续的发展,积极地推进金融方式和盈利模式的转型。
但是,资产托管行业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粗放型的规模扩张难以推动资产托管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国内资产托管业务的驱动性难以为继,以通道业务和嵌套模式为目的资产托管将萎缩甚至消失。“未来我国资产托管业务将向综合型的金融服务转型。”宋海表示。
香港1300家公司获9号牌
亚太地区的资管行业开放程度正在进一步提升,包括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在内的多类工具将大中华区的主要交易所连成共同平台,此外,在亚太地区多数主要市场实行了互认基金。
在逐步开放的过程中,香港的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成为醒目的重点。在2017首届亚太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上发布的《2017年亚太资产管理发展趋势与展望》报告中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香港的基金管理业务合计资产达到18.3万亿港元,较2015年上升了5.2%。获发牌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即第九类受规管活动)的法团数目,从2015年的1135家上升14.5%至1300家。
“2017年开始,中资机构已在申请9号牌的机构中占比第一。”巴曙松指出,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资产管理中心,海外投资资金是其资产管理机构的主要来源,其中股票配置超半数。
“在香港人民币离岸存款占全球约50%,在岸人民币交易超过70%。”中民金融首席投资官何启贤表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作为“一带一路”的超级联系人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香港投资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指出,目前,香港金融局已成立基建融资出境办公室,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提供信息交流、聚合人群、汇聚基金、制定行业规律等作用。
当前,香港的资产管理行业已经呈现了明显的趋势。一方面,金融科技进一步融合。未来移动支付、无现金支付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扩展,基金分销商通过金融科技更有效地向本地及海外客户推广产品。另一方面,强积金、非固的预设投资策略费率更低,进一步降低了香港市场的基金管理成本,同时,引入开放式基金型公司促进基金投资多样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