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12月16日电 题:辽宁高端装备:抢占“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先机
新华社记者王炳坤、李宇佳
智能机床在国内多地参建“智造谷”,十万空分压缩机等一批高端装备打破海外垄断,矿山、冶金等成套设备批量出口……
辽宁省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四个着力”“三个推进”要求,近年来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高端化转型,带动传统产业悄然嬗变,在“中国制造”大变革的新时代抢占先机。
告别“粗”“笨”,辽宁装备勇攀高峰
“能用机器人代替的,都用!”在沈阳新松机器人公司数千平方米的“数字化无人工厂”,公司品牌与公共关系部部长哈恩晶语气坚定。在她面前,“用机器人造机器人”正在上演:红色机械手臂规律地扭动着,黄色智能物流车安静地行驶,机器人正有条不紊地完成仓储、物流、装配、喷涂、检测等环节。随着智能制造大幅降低劳动强度,新松公司放开手脚搞研发,其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
与新松机器人一样叫响智能制造的,还有沈阳机床集团几年前推出的I5智能机床。在12月上旬举行的2017年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沈阳机床集团与江苏盐城市打造的全球首个5D“智造谷”项目揭幕。此前,类似项目已在浙江、湖北等地布局,有望颠覆“中国制造”的既有格局。
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在辽宁,以超强度创新催生的高端装备也在崛起。继十万空分压缩机组后,上月底,我国首台套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在广东惠州试车成功。作为这些“国之重器”的缔造者,沈阳鼓风机集团凭借前沿技术,成为能源装备行业的翘楚。
曾几何时,辽宁装备在有些人眼中一度是“粗”“笨”的代名词。近年来在创新、绿色、共享等新发展理念指引下,高端装备争相涌现,老工业基地的传统制造业悄然爬坡。
今年以来,在高端装备引领下,辽宁装备制造业稳步上升。1-9月份,全省装备制造业累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31.8%,行业利润同比增长29.5%。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占全行业比重达到18%,比去年底提高0.8个百分点。
补短板、促改革,擎住成长的“牛鼻子”
本月初,沈阳机床集团发布公告,其综合改革方案获得国家八部委联合批复。近期,沈阳机床将落实新老产业分灶吃饭,债转股、金融租赁等一系列改革。集团董事长关锡友说,这些体制机制创新有望让企业迸发更大潜力。
一边是以改革助力企业卸包袱、增活力,一边是各级政府有所作为,帮行业补足短板。辽宁省工信委副主任冯文胜介绍,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这为工业基础雄厚的辽宁省指明了方向。“事实上,去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一轮东北振兴文件,也将装备制造业作为发展重点。”他说,一年多来,辽宁针对行业短板,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
入冬的东北滴水成冰。在辽宁北部清河水库冰水混合的湖面上,一条空气动力艇时而游弋于水中,时而滑行在冰面,时而冲上浅滩,让水库管理部门执法巡逻更为便捷。
这条快艇的制造商,福晨空气艇大连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增辉介绍,他们研制出这一国内领先的高科技产品,得益于辽宁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政策。“在沈阳市皇姑区军民融合产业园,一群像我这样的转业军官结成联盟,创业项目得到了政府的悉心扶持。”
辽宁助力装备企业引进人才,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慷慨资助。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辽宁壮龙公司创始人张黎就获得了250万元奖励,公司推出了物流配送和农林植保等领域的油动直驱无人机。他介绍,公司正在研发新型无人机,载重量向吨级突破。
装备制造业融资难、融资贵,辽宁8个地市设立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辽宁省工信委装备处处长张春福介绍,此外建设智能制造及智能服务示范项目、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对接等帮扶措施正在推进。
更多创新、变革还在路上
随着越来越多辽宁装备走向高端,其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市场方向也在努力转变,寻求在“中国制造”新一轮变革中占领先机。
“我们改变设备交易的一锤子买卖,采取以租代卖,按使用时长计费等方式,收到了客户欢迎。”沈阳机床集团党委副书记李文华说,商业模式的调整,帮助I5智能机床快速打开了市场,目前订单已超过1.8万台。
十九大报告提出,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沈阳鼓风机集团已经从中尝到了“甜头”。面对传统业务下行压力,沈鼓近年从卖设备转向卖服务。集团副总经理张勇介绍,公司开拓了存量设备的升级改造、远程诊断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全新业务,过去一年,沈鼓从服务市场获得的收入增长48%。
有了过硬技术,辽宁装备开始走出国门。在中航工业沈飞民机公司的偌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有序地对Q400飞机机身及尾段进行装配。公司副总经理张吉波说,公司近年来参与庞巴迪C系列飞机、国产C919大型客机、空客A350飞机、国产ARJ21飞机的关键部件设计制造,在国内外装备合作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未来公司将按照十九大精神指引,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注重发挥工匠精神和提升质量效益,不断朝着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迈进!”他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