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曙松: 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行业 呈四大发展特征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巴曙松12月12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这些年资管市场发展得快既有规模的扩大,又有跨领域监管套利存在,打破“一行三会”监管的区隔,来建立一个统一的监管框架,这为资管行业的下一次腾飞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
巴曙松表示,近几年社会融资总额和信贷增长出现明显的背离。近几年信贷增长非常平稳,社会融资总额却增加明显,这就是通过各种资管产品加的杠杆。而刚刚公布的信贷数据增加则体现了社会融资重新回到表内的趋势,这也是政策引导的效果。
“去杠杆不能急于求成,杠杆不是一天就加起来的,要遵守加杠杆的过程中的内在逻辑。”如何在实施的过程中较平稳地去杠杆,还有待宏观货币政策的力度。同时,去杠杆也要分居民部门、政府部门和企业这些不同的主体。
巴曙松认为,银行需要明确资产管理的主体,比如说银行成立自己的资产管理公司。虽然资管新规从短期来看对行业有冲击,但是长期来看有利于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打破刚兑也是,刚兑会导致市场的无风险收益率太高,打破刚兑就可以形成更好的机制,奖优罚劣。而刚兑让无论好的项目还是坏的项目都付出同样的资金成本,模糊了本应很清晰的价格信号传导机制。
亚太资管行业进入关键增长期
巴曙松在亚太资产管理高峰论坛上发布了由他主编的《2017年亚太资产管理发展趋势与展望》(以下简称报告)。
该报告披露,2016年底,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规模达到109万亿美元,较2015年末增长5.83%,增速较2015年有所提高,资产管理规模占全球的比例约65%,遥遥领先其他地区。
巴曙松表示,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行业发展迎来了关键增长阶段。从资产管理规模增长的归因来看,亚太地区(除北美及日本)主要依靠GDP强劲增长带来的新增财富,贡献率为65%,远高于其他地区。在北美,资产管理规模的增长主要依靠存量资产增值,尤其是股票市场的良好表现。
目前,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正呈现出四大特征:一、亚太地区经济发展较快,驱动资产管理行业快速发展;二、高净值客户增速较快,资产管理需求强烈;三、亚太地区是全球最大且增速最快的离岸资产管理市场;四、金融深化和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推动了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
巴曙松表示,亚太地区的资产管理近年来呈现出四个明显的趋势性变化:第一,监管在强化。不仅是中国最近对资产管理行业的监管强化,在亚太区里也有类似的强烈趋势;
第二,被动投资占比在明显提升。各大机构都在买指数了,主动管理面临比较大的压力;
第三,在这个竞争条件下,亚太区资产管理机构的收入在面临下滑的压力。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说,公众参与投资的成本降低了,市场的效率在竞争中提升了;
第四,新的主体在不断参加。私人银行、金融科技公司也参与到竞争的过程中。
此外,整个亚太区的资管行业开放程度在进一步提升。这不仅包括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把大中华区主要的交易所连成共同的市场平台。而且在亚太地区,很多主要的市场在互认基金,在共同的投资计划的互认方面,取得明显的突破。
金融科技是资管行业重要增长力
巴曙松称,金融科技是影响到亚太地区资产管理行业新的重要增长动力,应用于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等方面,正在对资产管理行业的模式、业务流程产生深远的影响。
其中一个代表性的就是货币基金的崛起。巴曙松表示,“现在看货币基金的规模还有限,但如果对比当年美国的货币基金崛起对于银行储蓄的强大替代和对利差的冲击,我觉得经过规范之后,这个替代过程还有很大空间。”
金融科技越来越融入到资管行业,技术在推动行业创新。一些资管机构运用金融科技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再加上智能投顾的快速发展,费用低,门槛低,客户资源能够整合起来,形成非常大的推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