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跨境电商迎盛宴 中小型公司却不断消失
【编者按】刚刚过去的“双11”,让无数的“剁手党”们欲罢不能,跨境电商亦成为重要的战场。
伴随着国家层面跨境电商政策的不断出台,新一批的跨境电商示范区呼之欲出,以及面对“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新机遇,跨境电商领域的环境逐步在变化,眼下跨境电商市场格局如何?产业竞争是否有新的机遇?行业的短板和痛点又在哪里?
每经记者 于垚峰 每经编辑 赵 桥
华丙如,30岁,杭州子不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州子不语)总经理。2009年,还在读大二的华丙如,从宿舍起步开始做淘宝,代发广东、福建生产的衣服和鞋子,在预感到卖仿品存在风险的意识后,决定转型。
两年后,华丙如带着他的团队从安徽巢湖转战杭州,在杭州滨江区创办杭州子不语。在国内市场取得不俗业绩之后,华丙如又开始转型,专心做跨境,企业的销售和规模连年翻番,成为青年弄潮跨境电商的一个典型案例。
今年的“双11”,跨境电商再迎盛宴,业务不断创新高。“目前进出口跨境电商都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国内外市场远未被满足。”11月12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B2B与跨境电商部主任张周平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小型跨境电商不断消失
当全民开启买买买模式时,不知不觉,主打“全球买”概念的跨境电商,成为了“双11”的重头戏,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瞄准海外品牌下单。
在跨境电商高速发展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试图进入这个领域,分一杯羹。张周平认为,目前跨境电商仍然处于中早期发展阶段,特别是出口电商行业高增长可持续,海外B2C电商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对于跨境电商的优势,一位进口电商的企业负责人表示,跨境电商的发展,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趋势,即便没有政策红利,进口电商也会蓬勃发展,就如同十年前的淘宝一样,风口到了,谁都阻挡不了时代趋势。
上述负责人认为,跨境电商有着自己本身的优势:扁平化的交易流程,实现左手消费者、右手品牌的过程,正是因为减少了一般贸易进口中那些繁冗的中间环节,让跨境电商产品在价格上具备了足够的优势。
不过,随着针对跨境电商的税改新政策实施后,一批小型且无竞争优势的跨境电商企业不得不面临倒闭或被兼并的命运。
洋码头创始人曾碧波此前表示,去年很多保税进口模式的跨境电商都销声匿迹了,长三角、珠三角以前有很多小型的跨境电商,他们在天猫、京东上开店,都经不住税改的冲击而关店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日前召开的第二届全球跨境电商峰会上采访时了解到,跨境电商经过两年发展,表面上看呈现百花齐放的格局,但实质上,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还是几家巨头。
一位现场参会的跨境电商企业家认为,跨境电商这个行业,巨头只会越做越大,而一些中小型跨境电商,即使最初做得还不错,也有人准备卖掉。一旦出现政策风险,VC(风险投资)的钱袋子就会收紧,对他们来说很难快速发展,“因为新政取消免税,如果商品价格还是维持低价,跨境电商就要进行大量贴补。”
易观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跨境进口零售电商市场竞争格局显示,天猫国际依然继续排在第一位,市场份额达到25.4%;网易考拉海购排在第二位,占据了16.7%的份额;京东全球购排在第三位,份额为15.3%。
跨境电商也面临瓶颈
跨境电商在早期固然是一个风口,但并不是没有实力、没有战略眼光就能驾驭得了的行业,只有切实地为实体经济进行服务,围绕着实体经济来开展业务和打造产业链,才能够成为跨境电商行业的真正赢家。
张周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跨境电商相较于传统贸易而言优势明显,具有信息获取成本降低、支付便捷等优势,“我们在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的同时,还要让跨境电商服务于实体新经济。”
海关总署跨境电商资深专家白晓东公开表示,跨境电商的发展,给中国经济带来了新亮点。首先是培育了发展的新动能。跨境电商带动了新经济、新业态的发展,促进了创新驱动围绕跨境电商在支付、仓储、快递、信息网络等领域催生了阿里巴巴、京东、网易考拉等一批新型企业,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了一系列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焕发了新的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