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成都新经济“七大应用场景”很接地气
每经记者 李晃 每经编辑 杨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当产业发展插上创新的翅膀,以创新为内核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开来,并不断吸引着资金、技术和人才的转移。发展新经济,成为中国众多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新经济都有哪些具体实现路径,城市应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新经济?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任何新经济的发展,既要考虑到其突变创新的方面,又要考虑其继承和延续的一面,新产业与传统产业、消费升级结合非常重要,成都发展新经济的“七大应用场景”很接地气。
应打造“创新生态体系”
吴金希指出,新经济不仅是世界的潮流,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当前,城市应如何发展新经济?吴金希指出,“我的观点是要打造适应未来和新经济的‘创新生态体系’。对于城市而言,区域‘创新生态体系’非常重要,而不同的城市‘创新生态体系’有差异,有的适合传统产业,有的则适合发展新经济。在发展新经济‘创新生态体系’方面,美国硅谷是全球的标杆。”
放眼国内城市,吴金希表示,深圳和北京无疑走在了新经济发展的前列。他指出,深圳的创新创业氛围很浓,成功案例很多,小企业层出不穷;而北京的人才层次最高,创业、创新氛围也很好,中关村创新平台国际知名。此外,吴金希还指出,国内还存在一批较具新经济发展潜力的城市,“成都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它作为西南的中心,未来无论其辐射力还是潜力都相当大。”
11月9日,成都召开了新经济发展大会,强调服务实体经济是发展新经济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新经济应如何服务于实体经济?
“最现实的例子就是‘互联网+’,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方式使得实体经济迈向智能化、网络化,这是新经济最重要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例子。”吴金希指出。
注意与传统产业嫁接整合
可以看到,在加速发展新经济的道路上,成都正奋起直追。
从目前情况来看,成都已具备发展新经济的基础和潜力。
数据显示,成都拥有科技企业24396家,潜在独角兽企业31家;去年,成都新经济产业增幅超过10%,目前已聚集共享经济企业超过100家……
“我非常看好成都,这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城市。成都的经济结构正向好的方向快速推进。”吴金希指出。
据悉,成都在新经济发展大会上定下战略目标: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新经济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新经济总量指数排名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吴金希直言,成都发展新经济一定要注意与传统产业嫁接整合,要接地气,与产业基础、人力资源结构、消费结构相结合,不能过分强调“高精尖”而成为空中楼阁。
消费升级拉动新经济成长
发展新经济已是大势所趋,成都提出将在发展新经济中聚焦“六大形态”,即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构建具有成都特色的新经济产业体系。
对此,吴金希指出,成都提出的“六大新经济形态”确实代表了当前新经济发展的重点,且主要集中在新一代IT和新能源领域,它们既是国家发展的重点方向,也是全球创新的热点,这些产业具有无限发展的空间,且带动能力强、渗透率高、演化速度快。同时,成都还聚集了一大批崭露头角的新兴软件、创意与服务企业,假以时日,这些产业一定能够在成都生根发芽成为主导产业,带动成都经济迈向新台阶。
除了确定新经济的重点发展形态外,将技术和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还需要应用场景的辅助乃至支撑。
为此,成都的做法是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即通过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创业、人力资本协同、消费提档升级、绿色低碳发展和现代供应链创新应用,培厚新经济发展的市场沃土。
在吴金希看来,这“七大应用场景”实属接地气之举,任何新经济的发展,既要考虑到其突变创新的方面,又要考虑其继承和延续的一面,新产业与传统产业、消费升级结合非常重要,具体而言,“要注意通过引导消费升级从而拉动新经济的成长,一个社会的创新型消费趋向极其重要,没有创新型消费就没有创新型经济。所以要加大数字消费、艺术消费、创意消费、智慧消费和低碳消费等引导,‘七大应用场景’应该朝这个方向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