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欧美争锋 C919圆国人“大飞机梦”
中国商飞:支撑强国之翼
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时,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大飞机写进十九大报告,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广大干部职工倍感自豪,纷纷表示,要以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为指引,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向劳模学习、向工匠学习,坚持“精湛设计、精细制造、精诚服务、精益求精”,努力打造出国际一流的大飞机品牌。
大型客机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航空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全球合作程度极高的民用大飞机领域,牢牢把握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意义更为重要。C919首飞,不单是一架飞机起飞,也并非一个飞机型号研制成功那么简单,而是中国航空产业和大飞机事业的起飞。由此,我国不但掌握了研发和生产大飞机的关键技术,更实现了大飞机技术集群式突破,形成了大飞机和航空产业参与未来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C919从立项之初就一直备受关注。2014年5月23日,习近平同志来到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发中心,走进综合试验大厅,登上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展示样机。他对C919给予了殷切期望,他强调,要做一个强国,就一定要把装备制造业搞上去,把大飞机搞上去,起带动作用、标志性作用。
中国商飞没有辜负习近平同志的期望。2017年5月5日14时,C919顺利首飞,实现中华民族百年“大飞机梦”的历史突破。在C919一飞冲天的背后,是中国商飞多年来的不懈努力。从2008年5月11日正式挂牌成立,到2017年5月5日C919完成首次试飞,中国商飞在短短不到十年时间内,完成了国产大飞机的设计、研发、生产、测试和首飞,不但探索出一条自主创新的航空产业发展新路,还以研发C919为契机,全力打造出了一个日渐成熟的航空产业发展集群,为未来我国航空产业迈入国际先进水平奠定了牢不可破的基础。
探索全新发展道路
在C919翱翔于天际之前,我国曾两度立项大飞机,但由于种种原因,项目两度终止。特别是1980年完成首飞的运10飞机,于1985年项目终止,更是成为我国一代航空人心中无法释怀的伤痛。但短暂的挫折并未让中国的航空人气馁,随着中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各方面条件的不断成熟,国产大飞机的研制再次被提上日程。
2003年6月,国家正式启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同年11月,陆续成立了由国务院批准的国家重大专项论证组。其中,大飞机专项是第一个,也是被专家反复论证的重大专项。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内的铁鸟试验台。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论证之初,各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即中国要不要做大飞机?能不能做?怎么做?为此,专家组先后赴上海、西安等地考察,经过近八个月的论证,最终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报告。
在这份报告的推动下,大飞机立项渐趋明朗。2006年2月9日,在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大型飞机被确定为“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随后,为细化方案,2006年7月,科技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国防科工委等部委,再次组建专家组对大飞机项目进行论证。
2007年是国产大飞机的关键之年。这一年1月,专家组最终形成了近三万字的论证报告。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关于大型飞机方案论证工作的汇报,会议原则批准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并同意组建大型客机股份公司。至此,大飞机项目正式立项。
随着大飞机项目正式立项,中国商飞也正式登上我国航空产业的舞台。2008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方案》。2008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组建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飞在黄浦江畔成立。
作为承担国产大飞机项目主体的中国商飞,从C919立项之初,就总结了此前两次国产大飞机研发生产的经验,并提出了一套创新的研发生产思路。和以往两次不同,中国商飞在C919项目启动之初,就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最大限度聚集国内外资源打造中国民机品牌,并带动形成了以中国商飞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民机研发体系。
据中国商飞介绍,国内方面,形成了由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近20万人参与的民用飞机产业链。同时,中国商飞还充分利用国际民用飞机的优质资源,在择优选择GE、Honeywell、CFM等16家跨国公司作为大型客机机载系统供应商的同时,推动国际供应商与国内企业开展合作,组建了航电、飞控、电源、燃油和起落架等机载系统的16家合资企业,提升了国内机载系统的配套能级。
在上述体系下,C919的研制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2009年,C919项目进入预发展阶段,开展了方案设计和供应商选择工作,并与国内外意向供应商开展了联合概念定义(JCDP)工作;2011年,C919项目顺利通过了国家初步设计评审,全面转入工程发展阶段;2014年9月19日上午9时19分,C919准时打出“开铆第一枪”,机体对接工作正式启动;2015年11月2日,在经过风洞试验、铁鸟试验、航电综合和电源系统等试验后,C919首架试飞飞机总装下线;2017年5月5日,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成功首飞。
根据中国商飞工作安排,在C919完成首飞后,年内还将继续进行一系列后续测试,为C919未来正式交付奠定基础。据介绍,近期C919客机102架机实现全机通电,这是该架机继结构总装和线缆敷设后又一个关键节点。全机通电意味着102架机的电源系统功能正常,具备全机用电单元供电条件,可以全面开展机上功能试验。
坚持自主创新研发
中国商飞提出的“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不但符合当前国际航空产业的发展趋势,还确保了在研发生产C919的过程中,我国能够完全掌握大飞机的核心技术。
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介绍说,C919飞机的研制坚持“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的发展道路,和“自主研制、国际合作、国际标准”的技术路线。这一条道路和一条路线的前提都是自主创新。在坚持自主创新下,通过采用国际航空产业同行的发展方式,C919一举攻克了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主动控制技术等100多项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并打造出以中国商飞为平台,包括设计研发、总装制造、客户服务、适航取证、供应商管理、市场营销等在内的我国民用飞机研制核心能力——这正是C919国产大飞机未来能够参与全球竞争的综合实力。
事实上,在大飞机立项之初,中国商飞就已经确立了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的发展思路。早在2013年,中国商飞就紧跟时代,开始积极建设大飞机项目的研发团队和人才储备。
2017年5月5日,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资料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