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资讯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 浏览正文


陈志武:借钱花逼你有出息 月供压力使人积极向上


 

2017-10-8 20:32:02

陈志武

  今天,我们继续谈借钱花的话题。你可能以前听过,借钱花是爱享受但没有自制力的表现,尤其是如果年青的时候就借钱花费,长大了那怎么得了,等等。

  我们不妨看一个真实的故事。刘教授是广州一所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他研究中国历代文书的变迁史,其学问之深令在下佩服。2006年,刘教授来耶鲁大学访问一年。期间,他给我讲了他内弟的故事。2004年,他在上海的内弟小王结婚,要花120万元买150平米的房子。小王和未婚妻都在金融公司工作,年收入加在一起有18万元,他们手头的积蓄有30万元,所以,买房子还缺90万元。这90万元怎么找到呢?

  一种可能当然是小王从银行做按揭贷款,如果做30年到期、年息5%的按揭,小王之后的月供大约是4832元,年供不到6万元。他们当然能支付,但会花掉小王夫妻未来年收入的三分之一。

  不过,小王和未婚妻不愿意做按揭贷款。他们跟父母说,如果做按揭贷款,他们不是一结婚成家就背上月供的包袱吗?小王的父母想想,觉得也是,不能让年轻夫妻背上这么重的担子!正好小王的父母年纪60出头,已退休,手头有60万元养老用的积蓄。就这样,小王父母拿出这笔积蓄,刘教授夫妇把手头仅有的20万元积蓄贡献出,另一位亲戚出10万元,给小王买上了150平米的房子。

  小王的故事似乎是皆大欢喜吧?算不算典型的中国式安排呢?

  短期便宜害了一大家

  当然,刘教授内弟的故事对中国人很普通,没有什么稀奇,只是这种安排改变了小王大家庭的关系和性质。第一,刘教授现在一想起这事就恼火,作为历史学教授,自己的收入并不高,20万元积蓄是他当时所有的钱。他说自己在广州的房子还不到70平米,凭什么把自己所有的积蓄供内弟买那么大的房子?所以,从那以后,提起他内弟,他首先想到的是他过去的积蓄,而不是他跟内弟的感情有多么好,况且也因为那笔钱,还使得刘教授跟夫人的关系紧张!

  第二,本来小王父母可以把自己的60万元养老钱理财投资好,等更年老之后,自己能有钱养活自己,也能有自己的尊严和自主。但是,现在钱都给了儿子,今后的养老就只能靠儿子、女儿了。也就是说,不管今后跟媳妇、女婿是否处得好,也没有别的选择,只好跟他们一起住,或者靠他们供养,等着他们给钱。这样,本来可以自立养老的小王父母,今后就只能靠别人了,不能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了。

  同样糟糕的是,正因为小王这么容易就得到90万元的帮助,让他无法感受到靠自己劳动养活自己的责任。那看似“免费午餐”的90万元,只会培养懒惰。就像洛克菲勒讲的,“如果你想使一个人残废,只要给他一对拐杖,再等上几个月就能达到目的;换句话说,如果在一定时间内,你给一个人免费的午餐,他就会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别忘了,每个人在娘胎里就开始有被‘照顾’的需求了。”他进一步讲,“资助金钱是一种错误的帮助,它会使一个人失去节俭、勤奋的动力,而变得懒惰、不思进取、没有责任感。更为重要的是,当你施舍一个人时,你就否定了他的尊严,你否定了他的尊严,你就抢走了他的命运。”

  月供压力使人积极向上

  而如果小王是通过按揭贷款、自己借钱花,表面看会给小王夫妇带来月供压力,但是,这种压力不是坏事,会迫使小王奋发向上,培养“自食其力”的个人责任。同时,这也让其父母留住养老钱、年老后有自尊的财产基础,可以理直气壮,不需要看子女的脸面。另外,对刘教授夫妇来说,他们的关系就不会出现紧张,也当然不会让刘教授一想起内弟就想到自己失去的积蓄。

  实际上,这两种安排,给每个人带来的自由度也截然不同。试想,小王拿了亲戚的90万元买了大房子,他们夫妻俩今后消费什么东西,亲戚自然有权过问、有权管,就像刘教授抱怨小王的房子比他自己的大很多一样!

  在美国,借贷消费已经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如此自然,以致于两年前当我家准备付现金买房子时,我女儿说“现金买房,合法吗?”她的意思当然是说:都借钱买房,怎么能现金买呢?

  当然,美国并非总是这样的。借贷消费的做法起源于19世纪中期,一开始美国社会,特别是教会,对借钱花极为排斥,认为借钱花的人肯定道德自律太差,因为“他们花掉今天的收入还不够,居然还要借未来的钱花!”所以,那个时候美国人借钱花时都不敢告诉别人。可是,到1920年代,借贷消费已经非常普遍,这就迫使一些学者想研究:借贷消费到底是使美国人变得更自立、更勤俭了,还是变得更懒惰、更道德败坏了?

  其中的一位学者是当时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主任、经济学家瑟里克曼教授,他收集了1900年后众多美国人的借贷和消费等详细数据,研究后发现:月供压力不仅没有使美国人懒惰,还迫使他们更加向上,追求自立!特别是因为月供压力,众多家庭开始注意理财、精心安排家庭收支流水,并催生出家庭财务规划这个职业,以保证每个月能按期交月供,“家庭财务纪律”成了新的流行词。

  今天在中国,不少父母也越来越意识到,靠血缘网络内部互通有无、实现人际跨期金融交易,最终不能激励每个人奋发向上,培养的是等待“免费午餐”、搭便车的精神。比如,前不久,杭州一对夫妇不满儿子挥霍无度,哪怕交税60万元,也要从儿子手里收回价值2000万元的别墅。这位做母亲的李女士说:“儿子这么大了,只知道花天酒地,用钱大手大脚,也不结婚……”为了敲打敲打不争气的儿子,他们决定把先前为了避遗产税而送给儿子的别墅转到自己名下。虽然这样做不再能避遗产税,而且要多付60万元的交易税,他们也愿意。

(编辑:上海资讯网 so.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太平人寿上海分公司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活
·保利发展:5-6月全国项目周均总来访量较新政前涨
·经济日报:房地产市场在调整中温和复苏
·太平人寿上海分公司全面开展“睡眠保单”清理专项
·“华美十载,樱创未来” 美国西北樱桃新梦起航
·中建玖合华东区域党支部组织参观中共四大会址纪念
·传承与革新! Roca乐家荣获GBE酒店设计大奖——20
·豫园街道:“豫”智生态开启科技新篇章
·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5%与上月持平。
·长效针剂家族再添新成员,善久达®(棕榈帕利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资讯网拥有人承担上海资讯网 so.sh.cn 一切法律责任(包括但不仅限于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网络传播权等)。
2. 本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大多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资讯网(so.sh.cn)
媒体合作、商业合作及不良信息处理电话:021-34121912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