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王媛媛
打小长在浙江小镇,“企业家”这个词我是近几年接触财经新闻才开始用的。以前,我们叫这些生意人“老板”。浙江方言也不会说企业家,就说老板,有上市公司规模的则叫大老板。
上大学时候流行一个词——土豪。几个关系好点的朋友在一起,家里有企业的小伙伴,总是被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家的孩子黑成“小土豪”。朋友总要辩驳一下,“我又不是读书不好,哪里土了?”到现在大家还觉得“土豪”这个词实在太土,刻板印象给一巴掌全拍死了。那时候从校园内视角看来,做金融搞法律的人,既有知识又专业,会赚钱还绅士淑女,就是所谓“精英”的样子。
现在我回家,几个朋友偶尔聚一下,见的比较多的是老高。老高是做生意的,每次回家我都跟视察慰问一样——最近生意做得怎么样呀?老高千年如一日地回答,“辛苦啊,每天都在忙。”我奇怪,“难道不是应该想上班就上班,不想上班让其他人做事吗?”老高说,“大家做生意都很辛苦的,每天都要跟紧,有时赚、有时赔,我也怕发不出工资。我大伯老早不想管公司了,钱赚够了,就不想开厂了。但是不得不开啊,要是关了一个厂,那么多工人怎么办?”我第一次觉得老高可以戴一个“企业家”帽子了,说出的话有那么点儿“使命感”。
我们镇叫杨汛桥,2004年可能是最辉煌的时候,3年上市了7家公司。2004年拿了个好牌头——中国上市第一镇。杨汛桥虽然经济发达,但环境并不好。当年起来的一批企业,玻璃、水泥、印染这些行业,污染都挺大。绿化做得不错,可惜路边的叶子上总是蒙着一层灰。几个大的印染厂没倒的时候,走近能闻到刺鼻的味道。2008年经济危机时倒下一批企业,GDP肯定是降了,但对环境却有了益处,有些原来建厂的大片地,后来建成了学校,变成了商场。其实就乡镇科技来说,更重要的可能是推动原有制造企业的科技化升级。在保证老百姓(48.710, 1.06, 2.22%)生活条件的同时改善生态环境,这确实只能由企业而非个人来完成,我们可以把它称作“企业家使命”。自从欧洲诞生了这种人多力量大、控制个人所承担风险的公司制后,人类历史的进程总摆脱不了公司的巨大推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