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光远看经济 文/马光远
上帝为什么发明了经济学家,据说是为了让气象工作者的日子能够好过一点。过去多年,经济学家们在很多经济问题上的预测非常离谱,这一次,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经济学家的预测又成了公众嘲笑的对象。
2015年“8.11汇改”以来,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幅度接近15%,市场对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下跌形成了强烈的一边倒的预期。“破7”几乎成了大家的共识,甚至有人预测人民币兑美元会到1:20,恐慌性的兑换美元成了很多人一致行动的逻辑。但是今年以来,人民币超乎市场的预期反弹,一度升破了6.5%,升值幅度超过了5%。这意味着,去年年底恐慌性兑换美元者面临不小的亏损。
其实,经济学家何止在今年预测错了汇率,甚至可以说,在汇率变化的关键点上,经济学家的预测从来就没有对过。比如,在2013年5月份,美联储表示,美国货币政策启动正常化过程的时候,很多经济学家对人民币汇率被高估缺乏预判,仍然在担心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事实是,从2014年开始,人民币启动了真正的下跌周期。而在这次人民币贬值的周期中,经济学家的预判本身造成了市场更大的恐慌,几乎人人都在预测加速贬值。
在去年年底,市场对人民币兑美元形成恐慌性下跌预期的时候,我在11月写文《过去高估人民币是错误,现在过度看空是更大错误》,面对市场一边倒的预期,
我在文章中指出:
“我不认为这种过度的担心有什么道理。如果说过去认为维持很高的汇率有问题的话,现在对人民币过度悲观则是更大的问题。因为无论是国内的杠杆问题,泡沫问题,以及艰难的改革和转型问题,即使严重,但也不致于明年全面爆发,在风险的拖延或者缓解上,中国并没有陷入山穷水尽的地步,过度看空人民币实在没有任何道理。退一万步讲,即使所有的条件都恶化,不要忘记,中国还有严格的外汇管制!”
因此,我当时在文章中的结论是:
“从趋势而言,人民币在未来五年处在一个贬值的周期应该是大概率,人民币重新进入“7”时代也是大概率。中期人民币温和贬值会成为趋势。至于长期,则要看经历最重要的改革周期之后,中国经济是否完成去杠杆、去风险以及动能的转换。但我仍然强调,过度看空人民币会犯更大的错误。人民币只是相对美元弱,按照一篮子货币,人民币仍然属于稳定和强势的货币。中国经济在2017年仍然要面临很多挑战,但我不认为会出现大的系统性风险。中国进出口和经常项目顺差风光不再,但仍然是全球第一,中国告别高增长,但仍然是全球最快的经济体,中国面临高杠杆的挑战,但短期来看仍然有解决的空间。”
我当时的这篇文章被很多人抨击,认为我又在当政府的托,唱多人民币,哄骗大家不要去换美元。在去年的最后两天,我在展望文章《人民币惊现破“7”乌龙 2017年能否稳住?》中指出,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市场存在两个反应过度:一是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反应过度,二是对特朗普可能采取的一些政策反应过度,这都导致了人民币明显处于短期“超卖”状态。
在我看来,“未来人民币汇率究竟如何,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而不是其他国家的政策,中国经济在稳增长和防风险,在短期和长期政策的均衡上如果缺乏智慧的应对,短期人民币汇率可能还会出现恐慌性的下跌,但就中期而言,无需太恐慌,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那么差,中国经济完成转型还是值得期待;至于长期走势,最终要看经历最重要的改革周期之后,中国经济是否完成去杠杆、去风险以及动能的转换。”因此,我在文章最后重申:过度看空人民币会犯更大的错误。
尽管如此,大家也看到,在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上,我当时也是认为贬值的预期短期不会逆转,人民币兑美元进入“7”在2018年之前是大概率。但很显然,今年人民币汇率的强势远超我们的预期,特别是今年5月份以来,人民币走出盘整行情,开始了一轮强势的升值周期,兑美元一度达到6.45,这的确是我们始料未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