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苏诗钰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下雨一身泥,刮风一身灰。”
这是老阿拉山口人耳熟能详的一段顺口溜,而现如今的阿拉山口早已去掉这些“旧标签”。国家一类陆路口岸、“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通道、“桥头堡”、中欧班列的密集枢纽成为这座城市新的代名词。
怀着对丝绸之路的憧憬,9月3日《证券日报》记者来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支点和新疆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阿拉山口。
如果追溯起阿拉山口历史,那么在这里坚守26年的阿拉山口首任建设局局长李承烈,当之无愧成为“一带一路”口岸变化的见证者之一。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有不少路过的人,都会主动和李承烈打招呼,他告诉记者,二十几年扎根在这里,没有几个人是他不认识的,口岸就像他的娃娃一样,看到戈壁新城日新月异的变化,觉得一切都值!
阿拉山口市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东北角,北邻哈萨克斯坦。这里以风闻名,一年中八级以上大风天气就有160多天。当年荒无人烟的戈壁滩,现在已经转身成为集铁路、公路、管道为一体,全国最年轻也是最繁忙的陆路口岸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阿拉山口口岸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见证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经阿拉山口口岸
常态化开行线路已达10条
9月6日16点40分,一列中欧班列从郑州出发,前往德国汉堡。自2011年3月19日开出第一列中欧班列,至此,中欧班列已经开行突破5000列。
可以说,中欧班列物流组织日趋成熟,班列沿途国家经贸交往日趋活跃,国家间铁路、口岸、海关等部门的合作日趋密切,这些有利条件,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将丝绸之路从原先的“商贸路”变成产业和人口集聚的“经济带”。
自2011年“渝新欧”班列开通以来,内陆多个省份陆续开通经阿拉山口铁路口岸发往欧洲的货运班列,中欧班列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项重要务实合作举措。截至今年7月份,经阿拉山口口岸常态化开行的线路已达10条(渝新欧、汉新欧、郑欧班列、蓉欧快铁、义新欧、合新欧、长安号、鹏新欧、厦新欧和山西临汾至德国慕尼黑班列),截至7月份,通行班列突破3000列达3401列。
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1月份至8月份,阿拉山口海关监管1138列,同比增长70.36%;货运量42.86万吨,同比增长126%,共计95284个标箱,连续两年突破千列大关。
9月7日,阿拉山口海关监管科科长李农和副主任科员陈志武在离国门8公里的中欧班列换装车间接受了《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李农表示,由于我国的铁轨和哈萨克斯坦的铁轨存在差异,一个是标准轨一个是宽轨相差八公分,进出口班列都需要换装。出口班列在哈方换装,进口返程班列首先在这里换装。此前,大多数货物走海运,需要三十多天,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欧班列最远到德国,周期在十四天到十五天左右,大大缩短了运货时间。
在采访的过程中,五六个工人正在进行换装,在机器的轰鸣声中,车厢被抬起放下。
李农介绍说,中欧班列一列不少于41节车厢,换装一列只需要一个多小时。一天至少有四列到五列火车从这里发出,驶向欧洲或中亚五国。过去41节车厢很多都是空的,或者有去无回,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沿线国家海关配合机制越来越健全,通关也越来越顺畅,货源越来越充足,越来越多的商品会选择中欧班列运输。目前,选择中欧班列出口的大部分商品涉及机械设备、电脑、日用百货、电子五金等。大部分销往德国、波兰等中欧班列沿线国家。
为了提升通关效率,阿拉山口口岸不断深化改革,海关铁路等部门联合办公业务下沉,通关一体化的系列改革举措,让口岸焕发新的活力。
政策支持方面,为提高中欧班列通关效率,阿拉山口海关反复推敲单证票据流转、口岸换装作业、申报查验等通关环节,确保各作业环节无缝衔接,使班列在口岸停留的时间由12小时压缩至4小时以内。今年以来,阿拉山口海关更是将所有业务科室前移至现场办公,实现了班列通关业务的集中办理,取消班列通关作业环节4个,缩短通关时间30分钟以上。
同时,开辟中欧班列“绿色通道”,实行“预约通关”和“随到随放”的有机制结合,确保通关服务“24小时不断档、365天不停歇”。利用H986大型货运列车检查系统,对中欧班列实行非侵入式机检查验。
对于这些优惠政策,新疆阿拉山口捷安物流有限公司业务员余松深有体会。他表示,之前我们要经过不同的科室跑不同的单位,大概一天到两天才能把相关通关手续办完,现在大概两个小时就可以办理完毕。希望十九大的召开,能够有更多更好的政策,让中欧班列走的更远更快,能让我们的日子过得更好,企业发展得更好。
“新丝路”企业
在综合保税区遍地开花
新疆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是博州乃至新疆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新疆边境口岸货物宽准轨换装能力最大,是中国境内唯一具有宽轨换装的区域,承担着中国与欧洲、中亚、俄罗斯等贸易往来的战略任务。
拥有指定进口粮食谷物、汽车整车试点、国际铁路邮件交换站、肉类口岸、植物种苗等政策功能优势,正在申报进口果蔬、冰鲜水产品、医药、水生动物等指定口岸,同时还有终止国际联运给予企业增值税抵扣、唯一具有铁路集装箱换装资质的综合保税区、集拼及定点配送、率先推进互联网技术与物流相结合的优势。
2011年5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此综合保税区是新疆首个、也是中国第16个综合保税区,目前入驻企业达240家。
初期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着力打造1个中心、6大产业,培育4类加工制造业;中期通过物流带动,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条,吸引配套企业集聚,实现产业聚集效应;远期拓展新类型,在期货金融、电子交易等领域,实现产业的乘数效应。
在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证券日报》记者一行人进入到了综合保税区,参观了整车进口、金丝油脂有限公司、振德医疗集团等。给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综合保税区的建设井井有条,大部分企业都采用世界级先进设备,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又解决了山口用工难的问题。
近两年来,以阿拉山口为代表的西北整车进口口岸陆续崛起,业务量不断飙升,开辟了新疆整车进口产业的先河。2015年8月份,阿拉山口整车进口口岸正式运行,这是中国在“不沿海,却最沿边”的西北设立的首个整车进口口岸。在此之前,进口汽车几乎都是先通过海运抵达天津、上海等沿海城市,清关报检后再转运到新疆等西部地区,运输时间至少两个月。
阿拉山口汽车爱好者黄仁冬曾对此深有感触,他说:“现在购买进口汽车更加方便,最快11天就能抵达阿拉山口,加上清关的时间,不到20天就能提车,比海运快了40多天。”
有关数据显示,阿拉山口今年1月份至8月份已进口整车760辆,货值高达1.4亿元,是去年全年总量的5.3倍。
9月6日,阿拉山口市委副书记、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勇介绍,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阿拉山口整车进口对促进新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意义重大。第一,整车进口释放了新疆汽车消费市场潜能;第二,破解了中欧班列“回程货困局”;第三,整车进口将成为新疆汽车产业升级突破口。
阿拉山口金丝油脂有限公司是隶属哈萨克斯坦国阿拉木图市萨尔布拉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分公司的企业。萨克布拉克有限责任公司在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内投资新建日处理100吨油脂深加工项目。后期新建日处理300吨小麦仓储及加工项目,项目总投资约为1.2亿元人民币。
9月6日,阿拉山口金丝油脂有限公司负责生产的厂长努尔木哈买提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萨克布拉克有限责任公司在政策上享有国内货物入区退税、国外货物入区保税、区内货物内销报关征税、区内交易不缴纳增值税和消费税、境外货物进出综合保税区免许可证和进出口配额管理等。除上述特殊监管区域政策外,还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及国家赋予新疆特殊的优惠政策。
在参观金丝油脂厂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只有三个工人在现场进行油脂脱蜡作业,努尔木哈买提表示,油脂需要经过脱胶、脱丝、脱蜡、脱色、脱臭这“五脱”才可以进行罐装。整个厂子一天24小时不停运转,由于采用全自动设备,不需要过多人力。整个厂子仅需要六名工人,分两班倒完成“五脱”工作。
阿拉山口振德医用纺织有限公司,是新疆振德纺织有限公司在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投资的全资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医用敷料行业企业,生产所需设备,全部通过中欧班列从德国进口。
9月6日,新疆振德医疗总经理唐忠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的产品销售70多个国家和地区,欧洲、北美是国际市场的核心区域,国内30多个省市,超过3000多家医疗机构在使用。振德医疗选在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里建厂,可以享受到保税区里的优惠政策,比如可以自由使用棉花,不需要配额限制。同时借助便利的地理优势,从中亚进口的棉花可以直接运进工厂加工生产,再通过中欧班列出口国外,十分便利。
王勇告诉记者,预计未来5年内,将通过开展进出口物流集成服务和进口商品集货分销和落地加工业务,引导新疆本地200家至300家传统生产型企业向贸易服务转型,带动疆外500家至1000家生产制造类、外贸型企业落户新疆,最终形成300亿美元以上贸易规模,打造千亿元规模经济增长极,新增地方财政收入过百亿元,直接和间接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促进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政策惠及
丝路光辉大商机
在阿拉山口中心城市展馆展板上记者看到这样一段话,让人记忆犹新:“历史的长河缓缓流淌千年,沿丝路源头追溯,似乎还能依稀听见大漠戈壁中的驼铃声声,看见马背上的张骞,目光如炬;从沙漠到草原,从陆地到海洋,从经济到文化,丝绸之路上的阿拉山口,将世界连在了一起,见证丝路光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