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中国外汇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平台,在资产战略配置层面,宜以权益类优先,准现金也有必要,一线城市地产的价格亦有上涨余地。国企混改、消费升级和创新成长则是未来可期待的投资主要脉络。
中国经济是否进入新周期,是近来各界热议的话题。在这一讨论的背后可以看到,2015年以来,全球及中国经济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
一是全球经济趋稳,但增长偏弱且创新不足。自2014年底美联储宣布退出量化宽松以来,全球经济逐渐趋稳,且原来越不被看好的经济体改善越明显。典型的例子是去年的俄罗斯及巴西,以及今年的欧元区及日本。这是因为,全球创新动能的整体不足导致了增长改善更多地呈现出均值回归的特点。中国经济自2010年三季度以来增长持续下行的态势也发生了改变,呈现出明显的整体趋稳、趋好迹象。
二是全球主要经济体陆续告别通缩,且通胀仍不是显著威胁。居民消费和大宗商品价格逐步趋稳,弱复苏和资源产品的宽松平衡,使得人们并不担心通胀卷土重来。中国也告别了比东亚危机时期还严峻的通缩,当下通胀形势温和。
三是反危机的刺激措施整体在撤火。由于美、欧的经济增长和通胀水平均不及预期,美联储的加息缩表、欧央行的退出量宽进程都呈边走边看的态势。鉴于中国经济增长已从10%以上降至6%-7%的平台,物价也从3%降至1%-2%,货币供应速度显著放缓实属必然。中国不仅不再强调强刺激,而且对金融和地产等行业采取了严厉的调控措施。
四是经济的虚实协调日益重要,道阻且长。如何维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尤其是资产价格)之间的良性关系和协调发展,是摆在各主要经济体面前的问题,而中国所倡导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正渐渐深入人心。
综上,说新周期也罢,朱格拉周期也罢,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经济,在次贷危机十年后,毫无疑问将走向新平台,展现新气息。基于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我们才能进而讨论如何调整资产配置战略。
一是中国权益资产是价值洼地,投资宜把握三大主线,耐心是关键。与估值较高的美、欧、日股市相比,自次贷危机以来中国股市并无显著上升,目前估值处于25分位的稳健水平,所处的经济周期和权益估值,甚至市场情绪都很类似于2004年。许多人尚在追问改革在哪里?其实,改革在于发展理念的巨变,也在于经济刺激从放到收;改革在于供给侧改革使得实体经济得以提质增效,也在于央企已悄然缩减到98家;改革更在于创新付出了代价也收获到一些果实。当然,改革尚在路上,对于中国A股,要有更多的耐心和信心。
如果说权益类资产值得超配,投资主题则可指向国企混改、消费升级和创新成长。其中,最应寄予厚望的是国企改革。混改标的在边际上显著改善是大概率事件,而创新成长则更像沙里淘金。以资源类为代表的周期股、受调控约束的金融股和地产股,很可能会继续有不错的表现。行业洗牌中,龙头企业是不二之选。
二是流动性依然很重要,尤其是人民币现金。债市方面,随着实体经济的温和改善,以及央行推动流动性常态化的明朗化,信用债和含权债的前景可能比单纯的利率债更好。因此,保持流动性的充裕十分重要。就人民币流动性而言,信托优先级和非保本银行理财可能是稳健之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