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资讯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 浏览正文


深圳发展新型前店后厂 加速粤港澳大湾区融合


 

2017-8-22 11:07:18

王玉凤

  一种新的“前店后厂”模式,正在深圳以及其周边城市形成。深圳从曾经港澳地区的“后厂”,变成了如今的“前店”,它的创新能力已得到大幅提升。

  近年来,深圳一些高科技企业加快了在东莞、惠州等周边城市布局的步伐,“深圳总部、研发”+“东莞、惠州等周边城市生产制造”的模式已经成为了许多企业的标配。

  当地区域经济分析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称,深圳和周边城市正在形成新型的“前店后厂”模式,珠三角内部正在重新进行产业分工,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融合的步伐正在加快。

  制造业升级

  深圳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深圳第二产业增加值7700.43亿元,占GDP的39.50%,同比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11785.88亿元,占GDP的60.46%,同比增长10.4%。这意味着,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已突破六成。

  其实,早在2016年上半年,深圳第三产业比重就首次超过六成,二三产占比由2015年同期的41.1∶58.9调整为38.9∶61.1。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深圳二三产业结构调整为38.6∶61.4,三产占GDP比重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

  深圳三产比重升高的背后,是当地制造业的规划升级,除了传统产业之外,深圳的一些高新技术企业也逐步在周边城市布局。比如,2013年大疆科技在东莞买地;2014年中兴通讯(22.790, -0.24, -1.04%)将生产基地迁往河源;2015年比亚迪(48.390, -0.27, -0.55%)在汕尾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2016年华为终端转移落户至东莞松山湖等。

  周边城市也加快了接纳深圳企业布局的步伐。深中通道(连接深圳和中山)获国家发改委立项后,中山市发改局统计显示,其近3年已接纳230多家深圳企业落地中山;江门市工商部门统计,已有198家深圳企业在江门投资,同时,深圳企业在江门设立的分支机构达225户。可以看出,“深圳总部、研发”+“东莞、惠州等周边城市生产制造”的模式已是常态。

  深圳市政协今年7月发布关于实体经济的调研报告称,深圳现有工业用地存量少,呈碎片化状态,已无法满足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需求,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的某些环节,特别是生产环节,向周边城市扩展,如华为迁往东莞等,形成了新型的“前店后厂”模式。


(编辑:上海资讯网 so.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太平人寿上海分公司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活
·保利发展:5-6月全国项目周均总来访量较新政前涨
·经济日报:房地产市场在调整中温和复苏
·太平人寿上海分公司全面开展“睡眠保单”清理专项
·“华美十载,樱创未来” 美国西北樱桃新梦起航
·中建玖合华东区域党支部组织参观中共四大会址纪念
·传承与革新! Roca乐家荣获GBE酒店设计大奖——20
·豫园街道:“豫”智生态开启科技新篇章
·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5%与上月持平。
·长效针剂家族再添新成员,善久达®(棕榈帕利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资讯网拥有人承担上海资讯网 so.sh.cn 一切法律责任(包括但不仅限于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网络传播权等)。
2. 本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大多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资讯网(so.sh.cn)
媒体合作、商业合作及不良信息处理电话:021-34121912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