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上海资讯网首页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 浏览正文


地方债投资主体多元化 上交所试点个人认购


 

2017-7-15 22:18:53

杜丽娟

  中国债券的市场化程度因个人投资者的参与而有了最新的进展。除了可以购买国债,地方政府债券也首次向个人投资者开放购买资格。

  本月初,上交所成功试点个人投资者通过网上、网下分销的方式参与认购地方政府债券,首批试点债券为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债。

  作为地方政府债券的主要发行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一直处于垄断地位,债券的投资者主要是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而随着个人投资者的“入市”,债券市场垄断模式被打破的同时,地方债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将得以改善。

  记者了解到,今年各期限地方债的发行利率较上年末上行100个基点以上,5月下旬以来,地方债收益率整体上已经接近或超过了国开债和储蓄式国债的收益率,债券市场化程度逐渐开放。

  个人投资者“入市”

  上交所数据显示,上半年已有1950.81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在上交所成功完成公开招标发行。预计下半年,地方财政部门到上交所市场发行地方债的势头依旧不减。

  7月6日,浙江省财政厅、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在上交所公开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规模分别为299亿元和359.4亿元。

  中国投资咨询公司咨询经理程旭认为,浙江和内蒙古两地发行的地方债投标标位区间上限较之招标日前1~5个工作日相应期限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上浮20%和30%,均高于传统15%的上限,发行市场化程度高。

  地方债收益率的高市场化也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尽管此前个人投资者在认购地方政府债券资格上是被排除在外的,但随着其市场化程度的逐渐放开,也为个人认购打下了基础。

  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颁布以来,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场所主要圈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市场,持有这些债券的投资者仍然是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

  对此,上交所表示将进一步丰富地方债投资主体,目前,各相关方正在积极推动除传统银行、保险等机构以外的投资者,尤其是个人投资者“入市”。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何代欣认为,个人可以认购地方债,丰富了交易品种,增强了债券的流动性,完善的债券市场主体应该既有金融机构也有个人,只有如此才能把债券功能得以发挥。

  鹏元评级研发部资深研究员吴志武认为,地方债风险一般很低,收益率相对国债一般要高,相对非金融债而言可以免税,由于具有诸多优点,对个人投资者而言是较为理想的投资品。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地方政府债券利息免征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对企业和个人取得的2012年及以后年度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在更多人看来,未来在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趋势盛行与风险严格把控的同时,个人投资者能够更多地参与债券市场,真正实现“本地人买本地政府债”的目标。

  监管政策“开闸”

  事实上,随着个人投资者购买地方债的放开,我国债券市场逐步向个人投资者开放的路径逐渐清晰。

  2月21日,财政部网站发布《关于做好2017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通知》,其中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在合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研究推进地方债银行间市场柜台业务,便利非金融机构和个人投资地方债。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在于促进地方债投资主体多元化,目前地方债购买方主要为银行等金融机构。

  然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第八条的规定,“个人投资者不具备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资格”,因此,个人投资者无法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买卖地方政府债券。

  对此,程旭表示,如果一级市场投资者选择将其持有的债券托管在证券登记公司,则个人投资者可以在证券交易所市场购买到相关政府债券,有关程序与购买股票类似,具体操作还需询问各证券公司。

(编辑:上海资讯网 so.sh.cn) 关闭
+ 相关信息咨讯
·太平人寿上海分公司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活
·保利发展:5-6月全国项目周均总来访量较新政前涨
·经济日报:房地产市场在调整中温和复苏
·太平人寿上海分公司全面开展“睡眠保单”清理专项
·“华美十载,樱创未来” 美国西北樱桃新梦起航
·中建玖合华东区域党支部组织参观中共四大会址纪念
·传承与革新! Roca乐家荣获GBE酒店设计大奖——20
·豫园街道:“豫”智生态开启科技新篇章
·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5%与上月持平。
·长效针剂家族再添新成员,善久达®(棕榈帕利
版权与免责声明:
1.上海资讯网拥有人承担上海资讯网 so.sh.cn 一切法律责任(包括但不仅限于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网络传播权等)。
2. 本站刊载之作品,均来自我站会员在线投稿,大多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 因难以对所有会员投稿文章事前版权筛查,如因作品内容、版权等被侵权需本网删除的,请根据“避风港原则”在作品在本网发表之日或发现被侵权之日起30日内书面通知我站,若未书面通知我站不负法律责任。

版权所有 ©2003-2024 上海资讯网(so.sh.cn)
媒体合作、商业合作及不良信息处理电话:021-34121912 QQ:191646616 微信:newsshcn